→ 半壶首页   → 半壶商城   → 业界动态   → 紫砂资料   → 紫砂视频   → 紫砂专题   →联系方式
紫砂资料首页-> 古代茗壶-> 近代-> 吴云根

->点击进入查看 吴云根 更多文章.....

吴云根·春亭壶
   
春亭壶   高9.2厘米   宽12.2厘米   现代  吴云根
春亭壶为吴氏于1935年前在江苏省宜陶职校时所创的名作。校长王世杰,四川人。早年在日本东京帝国工业大学攻学士,专修陶瓷等,且嗜爱紫砂,推崇紫砂,为创办紫砂职业教育,放弃南京的就职机会,而来到宜兴蜀山从事陶业教育。他当时根据欧洲流行器皿,设计图样,交技师们制作。春亭壶为其中之一,壶身形似碗,饱满似玉笠,平肩嵌盖与壶口严合,置笠形壶钮与壶体呈大小对比统一。平圆形流,平圆节把,平面观之,融切贯气,出水流畅,充分显示了此时的壶艺新貌。底钤“吴云根制”方印,盖内有“芝莱”小章。壶用红泥、紫泥等制作,表面光洁无瑕,风格朴实稳重,既实用又美观。顾景洲早年亦以此样用朱红泥制作,盖钤“武陵逸人”章。


吴云根·春亭壶

->点击进入查看 吴云根 更多文章.....

★ 艺人资料
声名盖乃师 来者有几人
一代紫砂巨匠吴云根(1892-1969),出生在一个平民家庭。因家境贫寒,他13就在蜀山跟随师祖汪根宝学紫砂壶艺,靠悟性和求知欲,3年学成满师。其时,清光绪三十年间,清廷已显衰败,经济日渐萧条,紫砂窑场不大景气,制壶难以度日,吴云根年少气壮,便经常依靠帮人运泥坯和挑窑货为生,这一阶段,他对制壶从不间歇,稍不满意,随手摔掉。当时,吴云根以又快又好蜚声壶界,以擅长筋纹器为胜,所制线圆、弧菱、竹段、传炉等无不精妙,同门中有”声名盖乃师,来者有几人“之褒誉。

巧艺输外省
宜陶开先河1915年,吴云根24岁,由宜兴利用陶业股份公司介绍到山西省平定县平民陶器工厂任技师,同行的还有杨阿时、李宝珍、这是近代陶业界首次向外省推荐的第一批技师。在山西的3年中,他别出心裁,利用红炉(瓷器彩烤时用木炭做燃料的灶具)烧制紫砂,居然取得满意的色泽效果,推动了平定县制陶业的发展。

回家乡后,在1929年,他又受聘于南京中央大学陶瓷科当技术员,后又到公办宜兴中学窑业科担任技师。1931年,他还推荐师弟朱可心进校担任技师,两人朝夕相处,联袂授技,直至抗战爆发学校停办。

制技精湛 构思巧妙
吴云根的紫砂作品,技艺精湛,构思奇妙,享有出神入化之美誉。他创作的提梁弧菱壶,大型竹提壶、传炉壶,线云壶,合菱壶等,曾多次被选为参加国内外的陶艺大展,声誉远播。他设计的竹节花盆,长方水底盆及菱角茶具、柿子壶,鱼罩壶、春宁壶等圆器造型,在传统的手法上都颇具创意,受到人们的珍爱。如他创作的双色竹段壶,取丰满的竹段为壶身,壶盖选用段泥,壶嘴、把、钮选用紫泥,以竹节制壶嘴,并一小竹枝攀附壶体,又用弯曲的竹根构成壶的提把,盖面的钮也用小一些的曲竹制成,也有几片小竹枝叶舒展壶盖,疏密有致,竹叶似在清风中摇曳,整体用两种泥色处理,色感和谐互动。在成型的处理手法上,竹节的纹理结构和节奏美感凸现其中,疏朗的竹叶,竹枝和竹芽的生态美得到表现,显示了翠竹的神韵。

弃门户之见 严师徒之训
吴云根尊师传训,重事业,植后学,为弘扬紫砂技艺呕心沥血。1954年,他参加了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提升为紫砂成型技术辅导员,成为紫砂顶尖人物之一。1958年,宜兴紫砂迎来了新一轮繁荣,一大批新的学子步入紫砂殿堂,拜师学艺,开风气之先。他与任淦庭、裴石民、王寅春、朱可心、顾景舟、蒋蓉六位辅导员在一起,各带徒20人,门墙桃李,极一时之盛。现在,吕尧臣、汪寅仙等一批海内外闻名的制壶高手,均出其门下。

据吕尧臣大师说,吴云根待人谦和、大度、德艺皆碑,作品如人品,敦厚、朴实,同辈中掘弃门户之见,相处甚笃,对徒弟要求则十分严格,师徒关系和谐。尽管当年他已67岁高龄,对学徒们谆谆教诲,至今历历在目。尧臣回忆说,第一年学徒时,有天早上他提出开展一次师徒比赛,规定每人做6把红泥小传炉壶,每把壶有四条筋纹,用模型,还叫徒弟们先动手,大家心里想,师父年纪大了,我技艺比不过,速度总不会输你,我们把身筒光好,才见师父动手敲泥片,全手工货,最后还是师父先完工,还对每个徒弟作品作了一番讲评,使我们从心底里佩服。

吴云根从艺60余年,于1969年不幸因故去世,享年78岁,他的作品与人品,将永垂紫砂艺苑史册。

->点击进入查看 吴云根 更多文章.....

半壶紫砂:栏目中若没有标明本站作品者,皆为书上扫描或友情刊登,请勿向本站询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