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博赏壶记
|
|
|
文章内容: |
|
作者:[葛烜] 来源:[江苏陶艺]
2004年中秋佳节,南京博物馆和台湾财团法人成阳艺术文化基金会在南博联合举办“砂壶汇赏”展。10月7日,陶专委会一行十数人,在陶协史俊棠会长及徐秀棠、汪寅仙主任、潘持平秘书长等率领下,专程前往参观鉴赏。
进入展厅,只见几十把砂壶在玻璃橱柜内依壁而怀立,大家顺次参观。首先跳入眼帘的是明嘉靖12年吴经墓出土的柿蒂纹提梁壶;接着是明代绞胎圆壶;(可见紫砂胶泥作品由来已久)然后是明万历时大彬制款鼎足盖圆壶;接着又是明万历时大彬款六方壶、大彬款柿蒂纹三足壶……。这些经常出现在图册上或从未见过的紫砂古壶有一件件就这么近地端坐在那儿凝视着我们,不觉心跳加快起来。几位老师也很激动,不停地边看边讨论。我们年轻人则一面细心聆听观察,一面不停地按动数码相机的快门直到电板耗尽……。
此次展品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全国各地的考古出土壶。集聚了江苏、福建、浙江、四川、山西、河北等七个省份所出土的明清时期的29把紫砂壶;二是南博馆藏砂壶中精选出来的31把。从明清时代的时大彬、陈鸣远、曼生、邵大亭到近现代的裴石民、王寅春、顾景舟等一代代大师;三是台湾成阳文化基金会从过去二十几年时间中陆续收藏的两千余件历代紫砂陶器中特选的30把紫砂茗壶。这三个方面展品大致分别代表了考古发掘、国家馆藏与民间收藏这三大方面紫砂壶的概貌。
这个展览一个很大的特点是在表现茶壶的同时,相应展示了一些与之相关的图片资料。特别是出土砂壶,详细介绍了与其一起出土的器物。将紫砂壶放置当时的社会环境中考察,尽可能最大限度地还原其本来的使用面貌。像1号柿蒂纹提梁壶出土明嘉靖12年吴经墓,同时出土的200余件陶俑是我国陶器史上目前最后一批完整的仪仗俑冥器;与3号时大彬制款鼎足盖圆壶同墓出土的还有青玉笔架,印盒、抄手砚和六子十三档菱形珠木算盘。该壶出土时,以一蓝布包裹置於墓主卢维祯头部左侧。可见墓主身前对此珍爱有加;与17号丙午仲夏陈鸣远仿古款壶同时出土的还有1个墨彩山水山水人物纹瓷茶盘,4只若琛珍藏款白釉小杯及六方锡茶叶罐,它们和壶组成一套茶具。再如馆葬茶壶36号杨彭年制曼生铭仿古井栏壶,从图示可以看到出土此壶与现在江苏溧阳凤凰公园内唐代古井栏的模样以及井栏上所刻文字相呼应……。
此次展览的意义确非寻常。既让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到紫砂壶从明青到现代制作工艺的演变,也可以看到因社会需求、赏好趣味的变化而产生的砂壶造型、装饰的变化。特别是各地考古出土和流传有绪的紫砂壶的集中展示,更是把许多紫砂相对标准器聚集一起,对建立紫砂鉴定标准器坐标多有裨益。并且对紫砂古典籍记载的可靠性也多有印证之用。可见这此汇展为紫砂的研究提供了很多现实的资料。
主办方还为这次“砂壶汇赏”出版了图录 |
|